不久前,一則刷爆社交媒體的百雀羚廣告,引發了營銷圈的一場論戰。無論各方觀點異同,但都離不開營銷投放到銷售轉化效果這個核心議題。看得出在商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,品牌和營銷人為了“效果轉化”這個命題也是操碎了心。
如何讓營銷取得實效,直接帶動商業增長,是近年來被行業所聚焦的話題。大數據等技術的運用和數字營銷方法論的與時俱進,讓不少品牌開始參透營銷到效果之間的路徑。近期一些營銷案例,都成功的以廣告投放帶動業務增長,取得了營銷實效。其中一些規律和洞察值得參考借鑒。
品牌廣告、效果廣告聯動,高曝光到高轉化一步到位
移動互聯網帶來了信息爆炸,并讓消費者決策路徑從傳統的曝光、認知、認同、購買線形鏈條,轉變為復雜多元的決策路徑。那么是該針對精準人群進行品牌廣告投放實現高曝光,還是用效果廣告直接收割潛在用戶?不妨試試兩種姿勢一起用。
用長期興趣讀懂你,用瞬時興趣搞定你
內容足夠好的廣告固然能引發用戶點擊和分享,但能形成購買轉化的廣告,更需要觸達用戶的興趣,尤其是在當前場景下用戶此刻最關心的興趣。問題在于,如何把握用戶在“當下”最關心的話題。攬勝大數據在進行精準場景投放時,會從兩個層面考慮:一是通過大數據導出的用戶畫像,掌握用戶的長期興趣,形成對單個消費者的興趣標簽;二是根據消費者當前場景及行為,把握瞬時興趣,洞察其潛在的購買意向。
精準匹配加個性呈現,懂用戶的品牌才有黏性
能夠有效推動商業增長的廣告投放,既不能迷信單一維度的KPI,也不能忽視消費者決策路徑,媒體場景,以及品牌發展周期的全局影響。如果只盯著廣告本身,難免出現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局面,甚至可能連“叫好”都達不到。